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,时间跨度大。显然,在这么长的时间里,仅仅艾灸三五次就想出效果是不现实的。
很多病症如想调理好,必须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,制定详细的灸疗计划,这个计划往往贯穿整个三伏。
比如,以支气管哮喘为例,中医认为哮喘发病主要与肺、脾、肾相关,一般初伏时调肺,中伏时调脾,末伏时调肾。只有肺、脾、肾三脏同调,才能达到止哮平喘之效。
由此可见,缺乏系统艾灸、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,效果肯定大打折扣。三伏灸注重系统养生,因此除了初、中、末伏3个阶段,三伏的“首尾”也很重要。
“首”就是伏前灸,“尾”就是伏后灸,若要加强效果,可以把“首尾”都加上,“首尾相连”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圆,以实现周期循环。
其中,伏前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毒,为随后的三伏灸夯实基础,它的作用就相当于中药的“开路方”。
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称为“毒”,如瘀血、痰湿、寒气、食积、气郁、上火等。
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,就会影响五脏的气血运行。而夏季温度高,湿气重,人体阳盛于外,内里虚弱,脏腑更易被毒素侵袭。
那毒素为什么会瘀积五脏呢?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!脏腑功能需要阳气来维系,阳是一种动能,具有温煦、活跃、运行快的特点。
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,代谢和生理功能就会下降,病理产物(如痰湿、瘀血、结石等)及外来物质(如风、寒、湿等)就不能及时排出,就会瘀积于五脏。
所以,针对五脏出现毒素的情况,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补充阳气,阳气足,邪毒自然悄悄离开。
艾灸是补阳的好方法,艾灸时,艾叶的药性可“走三阴通十二经”,通过经络循行至五脏毒素瘀积处。 因此,我们可通过一些症状判断五脏是否瘀积了毒素,进而针对性地配穴施灸:
心脏有“毒”的表现:舌头溃疡、额头长痘、失眠心悸、胸闷或刺痛
艾灸参考取穴:极泉、少海、大陵、少府。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肝脏有“毒”的表现:手和脚指甲凹凸不平、乳腺增生、经前胀痛、情绪不稳、脸部两侧长斑。
艾灸参考取穴:肝俞、膻中、期门、太冲、大敦、行间。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脾脏有“毒”的表现:面部长斑、脂肪堆积、唇周长痘或溃疡。
艾灸参考取穴:府舍、商丘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太白。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肺有“毒”的表现:皮肤呈锈色,晦暗、便秘、多愁善感,容易悲伤。
艾灸参考取穴:尺泽、合谷、鱼际、少商。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肾脏有“毒”的表现:经量少,经期短,颜色暗、水肿、下颌长痘、容易疲倦。
艾灸参考取穴:委中、阴谷、筑宾、涌泉。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(点击图片,查看取穴)
总结以上,伏前灸,气温高,天地之间阳气足,此时艾灸集“天之阳”和“地之阳”的双重威力,并且根据以上的不同病因来辩证取穴,坚持艾灸,可将潜伏在五脏深处的毒素“连根拔出”!
关注我,让您成为艾灸高手! ▲点击查看艾灸戒律 温馨提示:因人体差异大,以上灸法处方,仅供参考,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! 【内容来源于网络,编辑\半叶】 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